他就是孙立人。作为抗战时期的英勇将领,他的名字永载史册,但他的一生也是一段复杂而痛苦的传奇。他是怎样在抗战中崭露头角,又为何会被蒋介石囚禁长达三十多年?
1945年5月,随着二战欧洲战场的结束,德国签署投降书,东亚的战局也逐渐接近尾声。在盟军的合力围剿下,日军节节败退。而此时,刚刚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获得胜利的孙立人将军,率领部队回到祖国。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回到家乡,重返故土。
孙立人当时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将领,但他已经取得了无数的荣誉。他麾下的新一军被称为“天下第一军”,声势浩大。刚一回国,孙立人便接到蒋介石的命令,带领考察团前往欧洲,据说是艾森豪威尔特别要求孙立人到欧洲战场考察。
在这次欧洲之行中,孙立人在缅甸的赫赫战功再度被提起,甚至有人将他比作“东方隆美尔”,并称他为“丛林之狐”,以此向隆美尔的“沙漠之狐”致敬。这无疑是孙立人一生中的巅峰时刻,但这份荣誉也为他将来带来了不可预见的危机。
让我们回到1913年,13岁的孙立人因父亲工作的调动而随父亲来到北京,这也意味着他不得不暂停学业。然而,命运并没有让他过长的等待。同年冬天,他回到安庆参加了清华学校的招生考试,以满分的成绩一举夺魁,顺利进入清华学堂。未来的十年里,孙立人展现出了出色的学习天赋,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,并获得了留学美国的机会,进入了普渡大学深造。
按理说,孙立人应该会在美国专心学习建筑学,毕业后返回中国,从事建筑行业,成为一名工程师。然而,孙立人并没有选择这条平凡的道路。1925年,孙立人已经获得了学士学位,并在美国一家桥梁公司工作。国内大革命的爆发,使得他内心的战斗之情愈加旺盛。与其修建桥梁,不如在战场上捧枪杀敌,他决定投身军旅,转学军事,并通过自学考入了世界著名的弗吉尼亚军校,正式从一名学者转变为军人。
这一决定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,带来了无尽的机会,但也把他引向了无法预测的深渊。
1928年6月,孙立人学成归国,加入了国民革命军,任职下士。很快,他又被调往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,担任中尉军训队长。此时,蒋介石为了获得江浙财阀的支持,与宋美龄结婚,宋氏家族开始在南京政府中占据权力核心位置。宋子文通过缉私和征税,成立了税警总团,虽然这支武装力量并不正式,但在充足的财政支持下,装备了美式武器,实力强大。为了巩固自身权力,宋子文在税警总团中大量任用留美的军官,孙立人便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。
1932年,孙立人被任命为税警总团特科兵团的团长,驻扎江苏海州。在宋子文的支持下,孙立人创立了独特的“孙氏操典”,将美式军事训练与中国传统教育相结合,经过六年的训练,孙立人的部队战斗力和文化素质大幅度提升,远超国民党其他部队。
此时,孙立人与他所带领的部队,已经如同一柄未曾使用的宝剑,急需战火来完成最后的锻造。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变爆发,全面抗战打响。日军按计划从两条战线进攻,试图通过三个月内灭亡中国。8月13日,淞沪会战爆发,孙立人所带的第四团被编入第8军,投入到战斗中。战斗异常激烈,双方死伤惨重,日军甚至称这片战场为“血肉磨坊”。在激烈的战斗中,孙立人身先士卒,亲率部队不断增援各个战线,成功多次击退敌军。
11月4日,在一次前线指挥中,孙立人被榴弹炸伤,身上多达13处创伤,但他依旧坚持指挥,最终帮助击退敌人,保卫了战线。蕴藻洪和苏州河一战之后,孙立人被迅速提拔为少将司令,并在武汉会战中再次立下赫赫战功,成为国军中的一名顶级将领。
1941年底,税警总团被改编为新38师,孙立人被任命为师长,并在几个月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,开赴缅甸。1942年,孙立人奉命前往仁安羌,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包围的7000名英军和500多名战俘,获得了丰功勋章和帝国司令勋章,成为欧美的知名军事人物。
然而,在抗战中的辉煌并未为孙立人带来好运。随着战争的推移,孙立人与蒋介石的关系逐渐紧张,最终被蒋介石以政治原因幽禁33年,身陷囹圄。直到1988年,蒋氏父子去世后,孙立人才恢复自由,然而名誉的恢复并未如愿,他已无法重返那个英雄的时代。
1990年,孙立人在台中逝世。令人遗憾的是,他未能完成当年的两个愿望,而他的棺椁依然未能归土,仍在台中东山墓园,静待有朝一日能够重返祖国的怀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